“敬陛下。”
“敬大唐!敬这天下!”
“谁承想现在咱们老百姓能享受到这样的仁政?”有人甚至借着酒意哭了起来,“只可惜我那阿耶阿娘,没活到现在就走了啊——!”
真是闻者伤心。
这时候,旁边一位三十左右、正值壮年的郎君端着酒碗凑了过来,一双凤目笑意吟吟:“这悲田院果真如此之好?”
“当然好!”
“兄台可是初来长安?”
一群酒客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对那人讲述起悲田院的好,听得那人频频点头。一直快到里坊关门的时间,大家才逐渐散去。
那位有着凤目的郎君带着随从骑上了马,驶出西市,直接朝皇城而去。
不是来民间微服私访的李世民又是谁?
此时的李世民双目含笑,被酒坊中酒客们的一声声夸奖和赞美给迷晕了。高兴之余,又有些遗憾——啧,他该带上太上皇一起去的。
太医院这事儿办得不错,得赏!
正琢磨着要和相公们商量一下如何对太医院进行封赏的李世民,在第二日上朝的时候,就看到有一位谏官大步迈出了队伍,一脸正义:
“陛下!臣要参太医院,身为食禄者,却让其所开悲田院与民争利,实非兴化之道!”
李世民:“……”
太医院内,还不知道自己又被参了的巢明与徐清麦等人,正和钱浏阳、姚菩提以及其他几位太医监一起开会,复盘悲田院这几日的一些表现得失。
在座的只有徐清麦一个人仅是太医博士,但悲田院本就是她提议的,所以她的话语权是很重要的。事实上很多人都在猜测徐太医可能马上就要升职了。
讨论完一些具体的事例,比如推出妇产科的建档与预约制、培养更多的护士等等之外,又核算了一下这几日悲田院的收入。他们发现虽然赚是赚不了的,但算上药房的收入后也大致可以持平,总体来说略有亏损,但不多。
徐清麦对此毫不意外,这种公立性质的大型医院本来更多的就是靠国家拨款以及一些慈善捐助,指望用医院的收入来覆盖支出,除非提高收费。
说到最后,大家也聊起了长安城中一些药材行和医堂对悲田院似乎有些敌视的事情。
钱浏阳有庆仁堂,知道更多消息,意味深长道:“小心他们联合起来,很多药材行和医堂后面都站着一些豪族与世家,否则也不可能在长安城生存下去。”
徐清麦皱起眉道:“他们未免也太短视了。悲田院虽然可能会抢走他们一部分的生意,但到时候自有各地的患者来求医,若是他们能降低诊金,提高自身水平,和以往的差别也不会太大。而且药材行跟着起哄作甚?到时候悲田院的药材供应显然也是要找他们的。”
禁苑的药园产出就那么多,只能提供给皇室和百官们用。
姚菩提失笑:“若是他们能这么想就好咯!”
事实上是即使他们依然赚钱,但原本可以轻松赚一贯,现在却辛苦赚五百文,即使赚也会滋生出不满。
徐清麦冷冷道:“既然如此,那就优胜劣汰,杏林之中,唯有医术才是立身的根本。”
可那些利益受到了损害的豪族与世家们并不会这样认为,他们花了大价钱,在朝堂上掀起了一波声势极大的舆论攻势。
第164章
反对派的论点是悲田院的存在影响了一大波靠着药材和坐诊为生的人,身为朝廷机构怎可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这个罪名是不轻的。
几百年前,公孙休担任鲁国的宰相,他规定所有为官者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有一次,他吃到了自家种的爽口蔬菜,就让下人全部拔掉然后扔了。看到有人在家织布,也大发雷霆,认为这会让市场上的织女们卖不出布。
于是,留下了拔葵去织这样的成语和典故。
大儒董仲舒也有一句话:“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受国家俸禄的人更不能与百姓去争夺利益。
此时,谏官便用这个典故和先人理论攻击太医院,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在与民夺利。身为皇家医疗机构,他们只需要服务好皇室以及百官即可。
这样的论点在徐清麦听来实在是很不可思议,但是在如今却大有市场。
她知道,即使在太医院内部也不乏这样的言论支持者。已经有好几位太医与医师在私底下抱怨过,让医工们和学生们去历练历练也就算了,不懂为什么要让他们这些高阶也去悲田院?
他们往日出入的都是达官贵人的府邸,面对的都是上层社会的体面人,可如今去了悲田院却要面对一堆庶民。他们有的衣着褴褛,脏兮兮、臭烘烘,有的甚至说话都不顺畅,交流十分费劲。
太医和医师们都觉得这个落差很难接受,即使他们每旬只有两日需要花在悲田院上。当初太医丞徐英走的时候留下的争议和对立又一次卷土重来。
整个太医院从几天前悲田院开张的兴奋与激昂情绪中一下子就掉落了下来,陷入到了另一种微妙的氛围里。
这些情绪甚至影响到了学生们。
侯远道从悲田院散值后回到了寝室内。
男寝室所在的楼占据了一座大的庭院,几进的院落,还有一个院落被改为了食堂,每日供应三次餐食。餐食费包括在了他们的束脩里。
侯远道自己是非常满意的,他现在每旬有一日休息,两日去悲田院坐诊,其他的时间都在上课学习。医学院的课表和私塾、书院之类的也不相同。除了必修的一些课程之外,还有几门是选修的,如果不选修那剩下的时间就能自己支配。
很多人会选择去东市西市和长安城的其他地方逛一逛,但侯远道选择去藏书阁看书。那里有着全大唐最丰富的医书种类。自从他去悲田院轮值之后,更爱去藏书阁了。因为他在悲田院真的遇到了许多以往从未见过的病症,每次都能察觉到自己的不足。
他们的带教医师会在每旬举办一次讨论会,有一点像是当时义诊时的复盘。他们这些去悲田院的需要拿出自己搞不定的一些病例,然后老师会现场答疑。每次到了这个,都是人山人海,即使是那些没有去的学生也都会悉数到场。
侯远道上医学院才半年不到,却觉得比自己过往行医那么多年都要学到更多。而且,他真的很享受这样为人看病,拯救他人生命的感觉。
比起自己在姑苏当草头医,因为学艺不精战战兢兢给人看诊,生怕出什么事故的日子,现在可实在是太好了。
他很珍惜这样的时光,心里琢磨着再过一段时间,或许可以让妻子带着孩子也一起过来。长安城虽然居不易,但是现在机会也多,不愁养不活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