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林君逸暗中帮助他们,只怕他们大多数人已经死了。
几个西凉国使节对林君逸是十分感激的,言及日后要答谢他。林君逸又口口声声提及自己与安泰公主以前的交情,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安泰公主泉下安息。几个使节这才恍然想起来,林君逸差点就成了他们的驸马。当大家都已经淡忘那个西凉公主时,林君逸这个外臣已经还念着与她的旧情!
于是,几个使节把生的希望全部放在林君逸的身上,指望他能再次念及与安泰公主的旧情,将他们一干人等放出京城去。
哪知道,没有两天,林君逸便出事了。郑国公被林君逸奚落之后,一气之下到太皇太后那里去诉苦,太皇太后也深感林君逸此人无用,遂出面下旨,将林君逸软禁起来,并且亲自临朝听政。
手里握着禁卫军的林君逸并不遵从太皇太后的懿旨,甚至还将陛下的手谕拿了出来。
可是,林君逸手里纵使有禁卫军,却并不得百官的支持,满朝文武大部分愿意听从太皇太后的命令,俱都罢朝在家。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林君逸纵使再有雄才大略,百官不听从他的调遣,在大敌当前之际,他也成了穷途末路之人,莫说是抵御胡人的铁骑,恐怕连自身都难以保住。
这样的大事,即便是身处驿馆的使节们,也有所耳闻。
趁着林君逸遣人为他们送来米粮的时候,一个姓张名治的使节悄悄写了一封信,让来人传递给林君逸。
那信里言明,既然大绥朝容不下林君逸,良禽择木而栖,他不如另投明主。
连夜,林君逸悄悄到了西凉使节所居住的驿馆。
西凉的几个使节原先因为安泰公主的死而被拘禁在此,靖远帝当时自以为自己做得滴水不漏,可谁曾想到,他们在朝中早已经买通了一些官员,为他们通风报信。
详谈之后,林君逸恍然,这场战争是西凉国和北胡早早商量好的了,只为了平分大绥朝的天下。
使节们由张志为主事,将事情向林君逸说了个大概,又劝说他弃暗投明,还提及了靖远帝曾杀害他满门之事,此番他若帮助了西凉国便是大功一件,不但可以报仇,还会有高官厚禄等着他。
林君逸略微犹豫后,咬牙直言道太皇太后和满朝文武皆敌对他,他现在已经没有退路,既然大绥朝不仁也别他不义。
使节们见状大喜,立即商谈大事,最后张志再三担保,只要林君逸打开城门将胡人放进来,他们定然在西凉皇帝面前保举林君逸,让他封侯拜相。
林君逸欢喜非常,商定了两日后夜里子时打开东城门,迎北胡进来。
从始自终,林君逸没有询问西凉使节怎么样和北胡的将领取得联系。他心里清楚得很,既然西凉国与北胡早已经谋划了这场战争,他们之间自然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使节团的消息,北胡也定然会深信不疑。
林若到达西凉边境时,收到了右丞相的一份密报,怀疑林君逸与西凉人勾结,并请她下诏软禁林君逸,且收回他手里的禁卫军。
她将密报从头看了一遍,并不多想,便将它烧毁,而后下令由萧逸之领军,与来犯的西凉国展开交战。
西凉国本就只是大绥的一个边陲小国,若不是与北胡联手,哪里敢侵犯大绥朝?
此番,他们的兵力并不如大绥朝,所做的打算也是想拖延些时间,等到胡人打到绥朝的京城,林若这个新帝必会乱了方寸,急忙班师回朝救助京城。到时候,西凉国再从后追击,借机占领更多的城池,得到最大的利益。
可是,当京城被围的消息传来,绥朝的大军并没有离去的现象,反而全力反击西凉国。
形势急转直下,西凉国开始变得慌乱,尤其是他们兵力和物力都不足,连吃了三场败仗后,不得不退回西凉国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