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可真是惨,本来想趁着这个升官发财的,没想到却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惨什么呀!谁知道他举报的那人到底是不是齐王余党?”
“也是。不然只要自己看不顺眼的就说是隐太子和齐王余党,这天下不就乱了套了?听说东宫的主簿魏徵最近正在到处巡视,防的就是这个。”
听到这里,不远处背对着他们的青衫文士微不可见的轻咳了一声。
两位掌固并未察觉。
“你知不知道,其实咱们屯监前些时日也想要去举报朱屯副的?”左边那人压低了声音,“结果被周录事给劝住了。”
“真有此事?”
“当然是真。我在外面亲耳听到的。屯监可真的要好好感谢周录事一番。”
“可不是?”
两个人窃笑起来。
然后有人感叹:“不过,周十三郎虽然年轻,但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定力。朱十安之前如此针对他,他却没有趁着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殊为难得。”
“然也。”另外一人也赞叹道:“而且他看着年轻,于农事上却是经验丰富,你有没有去看过甲字屯的屯田?”
“看过了,的确长得比周围的都要好,也不知道这次的最终数量称出来到底能有多少。”
“肯定是比往常要高不少的!”
“可惜不能亲见。”
他俩长吁短叹,为不能亲眼见证最后的结果而感到遗憾。
待到太阳不再挂在正中了,两人看了看天色:“走吧!”
这才出门上马,然后消失在了驿道上。
那位青衫文士自然就是进了江南地界后就轻车简行、低调行事的魏徵。他已经离开长安城将近一个月,为李世民大肆宣扬他的赦令。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的东宫大将薛万彻在听到了一系列故事后终于从躲藏着的终南山中走了出来,向李世民归顺。
随着他的归顺,天下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也渐渐地平息了下来。
而魏徵,也从幽州一路往东,最后来到了这里。
他召来护卫,吩咐了几句,护卫匆匆到茶亭主人处问了什么,然后返回答复:
“主簿,他们就是润州屯的掌固。此处前往江宁县,大概还需要一日路程,咱们今日到达燕子矶,明早换船出行,约摸上午就能到。”
魏徵颔首:“咱们明日到了江宁县后,先去甲字屯看看。”
护卫领命:“是!”
第二日,一艘船从燕子矶出发,停靠在了东山渡口。
第76章
在东山渡口卖水的老王头看到有人下船,热情的招呼:“客人要不要喝水?加了蜜的水,烧开了的,很干净。”
魏徵顶着炙热的太阳,被他这么一喊还真觉得有些渴了,便信步走到了那一片树荫下,顿时觉得凉爽许多。
“行,来三碗。”
他这次来江宁县,并不打算带上大队人马,只带了两个护卫,其余人都留在了燕子矶的驿站里。
老王头动作利索的给三人各盛了一碗。盛夏天气,凉丝丝又带着甜味儿的水从喉咙里灌下去,浑身都觉得舒坦了很多。
老王头见魏徵衣着朴素,其貌不扬,但是带的两个护卫却一看就是精干骁勇之辈,知道肯定不是凡人。
他好奇的问了一句:“客人是来江宁县寻亲访友?”
魏徵微笑道:“老人家为何猜我是寻亲访友?”
“嗐,咱们这儿来得最多的其实是南来北往做买卖的行商,不过我观客人温文儒雅,却不似是商人。那自然就是来寻亲访友的。”老王头乐呵呵的解释道。
“这边来往的商人多?”魏徵看了看四周,除了老王头之外却没有多少人,甚至看上去都有点冷清,“那怎么却不见脚夫和力士?”
“也就这几天少了,大家伙儿都忙着给自家割稻子呢。”老王头道,“也就是我家人口多,用不上我这老头子,所以索性便来这儿卖水。”
而且卖水的收成可是家中一大经济来源。
“原来如此,老人家有福气。”
“福气称不上,客人谬赞了。还有就是现在正好是正午,热得很,我们这里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出来的,一不小心中暍了也麻烦。我劝客人不妨也在这树荫下等一等,等太阳不那么晒了再走也不迟。”1
魏徵的确是觉得热。他是北方人,第一次体会到南方的热,和北方完全不同,热的同时还闷,身上一直黏答答的,让人觉得极不舒服。于是,他从善如流,在老王头提供的小凳子上坐了下来。
“没想到江南之地也用上了这种胡凳。”
“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胡凳,反正忽然之间,城里面的人就开始用上了。”老王头道,他对这胡凳显然很满意,“用起来方便,前几个月大家都在做,木匠们可高兴了。”
“方便倒的确是方便。”魏徵眯眼看过去,发现码头两侧的屋子很多都在拆,有些吃惊,“这些是?”
老王头:“这是要拆或者是准备拆的屋子。”
魏徵狐疑:“为何要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