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离开已有数日。
这几日, 虽府内府外因晋军的重振旗鼓而颇为兴奋,可姜姒却总有些担心。
即使裴珏走前再三保证此行无虞,阿木扎也跟随着大军一道出发, 但她就是觉得有什么地方欠妥, 那股担忧怎么也挥之不去。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自人走后,姜姒便一日也睡不得安稳, 眼下都多了些许青黑之色, 瞧着便让周围人心疼。
红蕊等人看在眼里, 但劝了无果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在心底期盼着大公子一定要早日平安归来。
城主府的冯管家知晓都尉夫人怏怏不乐后, 拧着眉琢磨了许久,光溜溜的脑袋一拍,想到了个好法子。
人生在世, 吃喝二字。
何以解忧?唯有佳肴。
听说都尉夫人爱吃甜口的点心,那就让厨房里做一些?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未阳城内现下物资不丰,平日里做点心常用的譬如豌豆粉黄豆粉之类,全都买不到。
于是厨娘和丫鬟们齐上阵, 在后院种菜的地里转悠了一圈之后,把目光放在了长得正盛的艾草上。
艾草碾碎成汁, 再和入糯米磨成的粉, 揉到一起, 再包入一小勺炒到返沙的糖,捏成掌心那么大的团子。
上锅蒸完之后, 艾草和糯米的清香飘满了整个厨房。
丫鬟赶紧趁热端来了主院, 十足的心意让姜姒是既窝心又惭愧。
大军此去结果如何,并不是她能改变的, 而既然无法改变,整日怏怏不乐又有何意义?
只会让身边关心在乎你的人难受罢了。
想通之后,姜姒便开始振作起来,将心思和精力移去了别处。
譬如安抚城内百姓。
城中虽另有之前姜姒见过的那名年轻的巡查御史坐镇,但边关的百姓们可从来都不吃上京的那一套。那个叫做什么丰大人还是封大人的,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至于姓裴的大人嘛……
百姓们拿着挑剔的眼光冷眼瞧着据说是裴大人家眷的清丽女子忙着分发可以防治怪病继续蔓延的药材,忙着接济家中男丁阵亡的孤儿寡母,互相闲聊着——
看起来倒是个好的,虽然也是从上京来的,但好像也没那些个什么眼高于顶的臭毛病。
而且裴大人的家眷都在这儿了,说明前线肯定没事儿,那他们还担心个啥呀?
该吃吃该喝喝吧。
一部分有心之人消息比较灵通,不知从何处打听到裴大人的家眷就是许多年前那位姜将军的后代。
这消息一出,大家伙儿茶余饭后聊到此事唏嘘的同时,也更加放心了。
于是一时之间,整座未阳城竟诡异地像是未曾遭遇过蛮夷侵袭危机般,格外安宁。
原本收了摊儿的馄饨店、关了门的胭脂铺子、停了工的豆腐作坊,全都开张了。
那位年轻的巡查御史知晓此事后,还特意递了帖子上门喝了盏茶,言谈之间满是对姜姒此举的赞赏,并委婉地表示太子殿下向来是是非分明且有功必赏之人,待成事之后他也定会将此间事宜一一禀报的。
姜姒温和地微笑以对,并不接茬,只道是分内之事。
也不知年轻的御史从她的这句话中理解出了什么,闻言神色更加和善,笑了笑离开了。
只是送走御史后,姜姒却并未像他那般对大军此行怀有十分的信心,心里总有一道声音在告诉她,没那么简单。
而几日后,传来的消息终于将这隐忧挑破。
大晋派出的某支先行探路的队伍在陇西境内经过一座山谷时,被陇西军的弩队从上至下伏击,伤亡颇重。
而那为首之人,有眼尖的兵士认出,正是消失了许久的韦屠。
当初韦屠将青州军军械库内的.精.弩可谓是洗劫了大半,而后将其尽数交给了陇西军作投名状。
而陇西那边似乎也不知从何处搜得了能工巧匠,在原有基础上更换了品质更佳的配件之后,更是令其威力大增。
如今的状况是,晋军前行遇阻,退守三里。
虽然粮草等供应暂时无碍,但毕竟是在他国境内,速战速决才是上上之策,缓则生变。
周斌一收到消息便来禀报,道:“本来军械库失窃后,林将军也有及时上禀,军器署那边也重新赶工送了新的一批过来,但是……”
但是终究比不得人家改良过后的。
况且官场里多的是人精,在圣上有意无意的宽纵下,军器署里的老古板们固步自封了这么些年,也狂妄自大了这么些年,一直认为青州安稳是得益于他们提供的精良军械。
不说八分功劳,六分肯定是有的。
“……所以?”姜姒难以置信。
周斌道:“嗯……所以武器他们既然已经提供了,败了就不是他们的责任了,青州军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似是见姜姒表情不佳,周斌又补充了句,“是此次负责押运的军器丞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