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忙回道:“这段时间,润州屯监赵卓基本上每旬都会送两三封公文过来,都在这里了。”他神色古怪,忍不住补了一句,“别说,赵卓现在的公文写得还是有些样子的……”
崔善为听了他这么说,颇感兴趣的细看起来。
赵卓递上来的公文总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惯常的问候,崔善为直接把这个部分给略过了。一类却是很仔细的事务型的汇报,自江东犁之后,他后续的几篇公文都是在持续的跟踪江东犁在润州一带的使用推广情况,还附上了不少的数据作为对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如何种植水稻的新的方法,比如堆肥等等。
很快,崔善为就理解了少卿的意思。
并不是说赵卓现在的文采有多么的斐然,而是他从中看出了严谨和翔实。这些东西摆放在任何一个人面前,即使他不懂如何种田,不懂江东犁要如何操作,但也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江东犁的发现,这些种植技巧的发现,就是对提高收成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绝非杜撰与凭空想象。
崔善为摇摇头:“后面的这些不是赵卓写的。”
“属下也这么认为,”少卿当然看出来了,他指着公文上的名字,“应该还是这位周十三郎写的。”
这也是他们之前就讨论过的。
“此子不可小视啊。”崔善为感叹道,“江东犁一事被压了这么久,还能不急不躁,继续踏踏实实的做着这些事情,恐怕很多为官多年的人都没有他这么沉稳。”
他又露出一个有趣的表情,“说起来,周家前段时间与齐王府的长史攀亲,恐怕现在正在焦头烂额吧?”
看不清形势就往坑里跳的人,多有趣。
少卿心里咯噔一声:“那这周十三……?”
“无妨。”崔善为不在意的挥了挥手,“他本就是周家弃子,而且又一直远在江南。况且……”
他低声对少卿道:“你可知,原来的太子洗马魏徵,都已经被秦王纳入了旗下?”
少卿有些惊讶,他的消息渠道可没有自家上司那么灵通。
崔善为将自己得到的最新消息告诉了他,当然,是有选择性的。
当时,秦王让人将魏徵扭送到自己的面前,大声责问他为何要离间自己兄弟的感情。要知道,魏徵可是经常给太子出谋划策要早日将秦王置之死地的,昆明湖刺杀一事也绝对少不了他的手笔。
魏徵却没有跪地求饶,只是说自己既然是先太子的人,那自然要为先太子考虑。他甚至还说了一句,若是先太子能早日听他的,早点下手,那必然不会有今日的祸事。
没想到,秦王听了之后并没有一挥剑砍下魏徵的脑袋,而是哈哈大笑几声,赞扬其忠于本职,并问他事已至此,愿不愿意改换门庭,继续为大唐效力。
司农寺少卿听崔善为的讲述,只觉得心驰神往,激动的道:“先太子礼遇魏徵,其自然当以才华报之,无可指摘。而秦王宽仁大量,实乃社稷之福!如此,可成一段佳话!”
崔善为的上嘴唇微微的上翘,闪过一丝古怪。
是啊,秦王就是想让你们这样以为。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一个宽容的君主可比一个锱铢必较爱记仇的君主要好多了。
他掸了掸手里的公文:“所以,一个周家的儿郎而已,和魏徵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司农寺少卿点点头:“也是。”
他同样想到了周家,忍不住也幸灾乐祸起来:“真想看到他们知道这个消息时的表情……”
崔善为脸上也浮现起几分促狭。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玄武门事变后的第三天,被重重护卫看守起来的皇帝李渊终于颁下了圣旨,立李世民为大唐的皇太子,并将所有的理政之权都交予了他。
“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长安城中的阴霾与紧绷终于彻底的烟消云散,那些收拾了细软的老百姓们松了一口气,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而失败者则被扫入了垃圾堆中,从此连名字都成为忌讳,甚至是无人提及。
太子李世民暂时还住在兴义宫,这座几年里都门庭冷落的宫殿开始变得车水马龙。所有的官员、奏折都涌向了兴义宫。
几日后,兴义宫向当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八百精锐将士赐下来厚厚的赏赐,又举办了晚宴,延请了不少朝廷中做实事的主官以及宗室权贵。老人新人济济一堂,互相认识,毕竟,以后都是朝中同僚,大家正好趁机熟悉熟悉。
崔善为作为司农寺卿,掌管天下屯田,自然也在被邀请的行列。
他一开始极为低调,不过出身清河崔氏,交游广阔,一晚上也没闲着。但崔善为绝不是殿中最忙的人,那些立下从龙之功的天策府老人们才是。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程知节、张公瑾、高士廉……
而刚被封为太子府詹事主簿的魏徵坐在角落,无人问津,但他面色依然从容淡定。
尚书右仆射萧瑀与崔善为相熟,坐在他旁边,十分看不惯的道:“先太子尸骨未寒,他就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兴义宫,可见之前的忠心耿耿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崔善为看了一眼四周,人声鼎沸,显然都没听到他的话,这才放下心来。
他苦着脸道:“萧公,如今可别再提那位了!”
萧瑀奇道:“难道不说,就不存在了?”
崔善为心中叫苦,你能说,你深受陛下和太子宠信,背景又一时无两,但我不能应你啊。
好在萧瑀虽然刚直,却也不是缺心眼,提了一句之后就不再说话了。接下来,两人倒是好好的饮了一盏酒,直到被其他人寻来。
待到酒酣耳热,殿中氛围变得热烈之际,崔善为走了出来,向持着掐丝团花金杯的李世民拱手道:
“恰逢盛会,臣这儿倒是收到了一件喜事,来不及想要禀告给太子殿下,与诸位分享喜悦之情。”
李世民感兴趣的道:“哦?有何喜事?崔公不妨直言。”
“我司农寺下辖润州屯,前不久发明出一种新的农具,名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此犁用在屯田里,可以节省人力畜力……”崔善为将江东犁以及后续的一些农耕技巧改良之事在殿上娓娓道来,他口才了得,愣是让众臣们忘记了饮酒赏乐,一个个听得十分入神。
当然,在场的人也都是国之肱骨,自然明白这其中所代表的意义。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了一眼,脸上浮现起喜色。
就连不懂这些弯弯绕绕、粗枝大叶的将领们,也明白了——粮食可以多收一些,他们的军粮怕是不用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